(原文是我在23 Oct 2008的newsgroup post)
看這漫畫, 令人好激動>_<, 就像老師跟我上課一樣, 這些文字不是bull shit或扇情或刻意說得深奧, 內容都是有用的真實知識; 好喜歡看這漫畫啊(但如果沒接受過好一程度的音樂訓練就看不出原來這是非常有意思, 看得懂的人可思考以下的quote)~
例如單行本第20冊的這一段quote(我看得好感動>_<):-
解說:貝多芬降A大調第31號鋼琴奏鳴曲--1821~22年, 貝多芬51歲的時候創作的鋼琴奏鳴曲, 屬於後期作品; 貝多芬喪失聽覺, 在經濟與精神都很艱苦的時期~這曲子裡雖然充滿哀嘆現實的色彩, 卻也帶有讓人懷想甜美夢境的抒情, 以及勇於對抗現實的勇氣~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con amabilita--不僅止於親愛...所有樂章的感情...彷彿能夠包容一切...充滿慈愛的感覺...
情景是千秋在彈習貝多芬這Piano Sonata no. 31 in A Flat, Op. 110.
野田睡醒撞開鋼琴前的千秋說:你在幹什麼?請你不要先彈那種好聽的曲子!野田還在讀譜而已~走開,走開, 學長~今天的晚餐吃什麼?
千秋把一條長法包擲向野田的頭, 法包斷成兩截說:這個賞你吃啦!
野田:o幾呀o波X_X~
千秋行往睡房:睡覺, 中午再叫我起床~
野田:學長...這麼生氣嗎?
在床上的千秋:廚房有湯可以喝~
*****
千秋睡醒, 望向窗外, 已經是晚上了...千秋憤怒步出房間: 野田費, 不是要你中午叫我...?
這時野田一臉苦惱, 兩手食指頭相向, 嘗試"通電"....喃喃自語: 連不起來...-_-
千秋: 喂...你在幹什麼?
野田: 總覺得...好像已經懂了...可是又不懂...跟"悲愴"或"熱情"的時候不一樣...好像有點在發呆耶?...他是貝多費還這樣...
千秋心想: 你也只不過是野田費吧...
千秋: 後期特有的奇妙奔放, 以及敘情性的風格, 應該很適合你的喜好啊...
野田: 喜歡是喜歡啦...刻怎麼說呢...好像一套漫畫的開頭很棒, 卻一直沒有明顯的進展...看著看著發現, 咦, 這本就這樣完了嗎?有一種無法滿足的焦躁感...可是到了最後一集又跑出了很多人, 一口氣讓故事完結, 而且還看得好感動~
千秋: 你明明懂了啊.....
野田: 學長, 你也看過太木和世的漫畫嗎?(玫瑰與鈽)
千秋:並不是..一_一..我是說曲子就是寫出那種感覺~
野田:那種感覺....
千秋: 貝多芬以奏鳴曲式寫這首曲子的第一樂章, 作曲特別留心於敘情面, 避免太過細密的編排~展開部的作用好像只是用來連接呈示部與再現部, 沒錯吧?
野田: 嗯嗯...O_O
千秋: 在中期...比如交響曲第3部號"英雄", 或第5號"命運", 都以徹底的形式開第一主題, 擴大展開部的規模, 緊密的進行~但是...要強調敘情性, 動機的展開就不能那麼徹底了~
野田: 像"命運"的動機那樣子?登登登登...
千秋: 那個動機在c小調第5號鋼琴奏嗚曲的最終章, 還有"熱情" 裡面也有出現~(巴哈的賦格也有~)
野田: 喔...
千秋: 徹底展開主題, 可以寫出"英雄"或"命運"那種充滿緊張感, 很有衝擊力的曲子~不過在某種程度上, 必須犧牲音樂的另一個魅力--也就是旋律的美...貝多芬在這裡強化敘情性, 避免徹底展開主題~再以後段的樂章補足曲子整體構的編排~主要的心力, 都放在如何有系統地把整首曲子統整起來~
野田: 千秋學長, 貝多費, 你全部都學習過嗎?
千秋: 咦...沒有...也不到全部...只是在樂團指揮過交響曲...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或弦樂四重奏...還有其他小作品裡, 也看得出他在完成交響樂之前實驗的痕跡...挺有意思的啊~再往下找...看, 最終樂章也是, 2次的o永嘆與賦格, 華麗地將主題再現~彷彿把悲嘆感一掃而空, 高昂的氣氛...讓人想起第九最終章...
野田: 很高興你給我提示..可是要怎麼感受, 應該由我自己來~
千秋: 嗯...也對千秋吻了野田
千秋: 還要再彈嗎?
野田: 當然! 千秋: 嗯...
早知
12 年前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